
記2025-2026學年度
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

前言 / INTRODUCTION
金秋十月,丹桂盈香,2025-2026學年度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在收獲的季節里圓滿落下帷幕。這是一場思想的遠行,教師們以課堂為田,躬耕不輟,將知識的活水引入每一寸心田,這亦是一場星火的接力,在思維的共振中采擷靈感,讓智慧的清泉奔涌不息,薪火相傳的力量在此刻熠熠生輝。
01 文心尋象
解碼詩中的無聲之言

▲ 闞洪華老師
闞洪華老師針對學生詩歌鑒賞的薄弱處,開展了《解詩尋象觀妙章 句中尋味得真意》的詩歌鑒賞講評課。以精妙的比喻開篇:將詩歌比作“朦朧畫卷”,而意象,正是開啟這幅畫卷的關鍵鑰匙。

課堂上,她巧妙地引導學生親歷“尋象-觀妙-尋味”的探索過程,帶領學生于字里行間尋覓意象的蹤跡,品味詩句的雋永,在迷霧中撥云見日,逐漸窺見詩歌背后生動的畫面與深邃的情感。學生們在詩中尋味,仿佛漫步于語言的幽徑,采擷思想的芬芳。
這不僅是一堂知識傳授課,更是一場審美的旅程,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領悟詩歌的真意,收獲了知識的積淀與思維的成長。
組內老師課后積極研討,詩歌鑒賞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卻也因其抽象性和情感表達的含蓄性,成為學生語文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組內老師收獲頗豐:
精準學情定位,錨定教學起點
教師將教學重點聚焦在學生最需要突破的環節上,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遞進環節設計,搭建思維階梯
引導學生從詩歌的關鍵詞、句、意象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這種遞進式的環節設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詩歌鑒賞的能力。
緊密教材銜接,拓展學習深度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依據,這堂講評課充分體現了與教材的緊密銜接。
互動探究模式,激發學習熱情
課堂采用了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同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

錦江區語文教研員何娟老師對這節詩歌鑒賞講評課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成功的示范課,授課老師憑借獨特教學魅力,為學生開啟了詩歌鑒賞的智慧之門,老師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灌輸模式,以引導者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意象”作為鑰匙,推開詩歌情感的大。
02 閱讀新策略
從文本深處到思維高地

▲ 劉鎏老師
英語組教研組長劉鎏老師帶來了一節精彩的初三英語任務型閱讀示范課。本節課直指中考新題型,以“任務型閱讀”的答題技巧為核心,展開了一場深入語篇、貫通思維的探索。

課堂設計層層遞進,習題呈現富有梯度。劉老師基于精準的學情分析,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拾級而上,收獲信心;也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思維挑戰中實現突破,拔高能力。
組內老師收獲頗豐,劉鎏老師的示范課聚焦中考新題型,以梯級試題、精準學情設計,兼顧基礎生與提分需求。明確“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有效性,也學到親和引導的教學技巧。未來將借鑒范例,優化B卷訓練策略,推動英語專題教學高效化。

錦江師一初三年級組長徐祖成老師在課后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本節課試題設計多樣且梯級清晰,教師教態自然親和,善于給予學生正向激勵,完整呈現了“教—學—評”一體化的優質課堂范式,不僅助力學生在B卷訓練中高效提分,更為全區的任務型閱讀教學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優秀范例。
03 一題開萬象
從算術巧思到建模通法

▲ 李桃老師
李桃老師以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為線索,巧妙貫通了中國傳統智慧與現代數學思想。課堂中,老師并未停留在算術技巧的講解,而是以此為橋梁,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自然過渡,共同構建起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認知。

學生們深入問題本質,學習如何分析復雜的數量關系,并一步步將其抽象為簡潔的數學模型。當思維的錨點從求解技巧投向建模思想,就實現了從具體知識到數學思想的遷移,完成了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思想升華。
本次組內觀摩了李桃老師執教的初二數學《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示范課,獲益良多。課程以生活實例巧妙引入,引導學生對比一元方程,自主發現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有效突破了“元”與“次”的核心概念。課堂中,教師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串和小組合作探究,激發了學生的深度思考,培養了他們的模型思想和應用意識。整堂課既重知識生成,又重思維訓練,為我們后續函數等內容的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是一次富有啟發性的成功示范。

錦江區數學教研員晏長林老師點評這是一節高效課堂,情景入學,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教師層層引導,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結構,李桃老師的課,帶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解題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
04 格物致理
從生活現象丈量規律世界

▲ 蔣斌老師
蔣斌老師呈現了一堂精彩的物理課《等效電阻》。課程以“從生活類比到電路計算,從動手驗證到理論推導”為核心邏輯,巧妙構建了一個兼具知識深度與課堂互動的學習場,實現了從“理解”到“應用”再到“內化”的完整學習閉環。

課堂伊始,課程從“黑箱子電阻探究”這一生活情境切入,通過“能否用一個電阻實現相同電路效果?”的核心設問,自然引出了“等效電阻”的概念,巧妙點燃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學中,蔣老師堅持以實驗驅動學習,引導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在實操中觀察并總結串聯電路的規律。
在互動環節,他采取分層策略:基礎問題隨堂抽問,覆蓋全體;難點推導則邀請學生上臺板演,教師從旁點撥,精準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
本組成員老師對課堂開始從“黑箱子未知電阻探究”的生活場景切入,提出“能否用一個電阻替代多個電阻,讓電路效果不變”的問題,引出等效電阻的定義的方式貼近中考,引起學生興趣表示非常值得借鑒。

錦江師一物理備課組長謝剛國老師提出了非常中肯寶貴的意見,他指出的一堂課的核心目標的明確的重要性,還有教學過程中的授課的細節把控和邏輯先后順序的匹配讓我受益匪淺。課后的小題單,小小單的過手落實更是對物理教學效果提升的升華。我們理化組在后期教學中會以此為契機將落實題單的使用及二次糾錯的到位,將理化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逐漸提升。
05 起躍之道
從蓄力到騰空的完美協奏

▲ 曹磊老師
曹磊老師聚焦中考體育項目,帶來了一節精彩的《立定跳遠》教學展示。課程設計目標清晰,直指核心,將教學重難點精準地置于“起跳時的蹬擺結合”“騰空后的收腹展體”與“落地時的平穩緩沖”這三個關鍵環節。老師通過循序漸進地分解動作教學,將完整技術拆解為一個個可學可練的環節。

學生們在明確的指引下,積極參與,訓練態度專注認真。在科學的引導與反復的實踐中,學生們對身體如何協調發力、如何在運動中控制姿態有了更深的領悟,對立定跳遠的動作技能形成了更為清晰和深刻的認識,于起落騰躍間,盡顯體育力與美的魅力。
組內老師積極研討中,我們一致認為本節課成功地將技能傳授與趣味性相結合,學生參與度高,動作技能掌握扎實。同時,我們也探討了如何進一步關注個體差異,為體能不同的學生設計更具針對性的輔助練習,以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為我們后續教學提供了寶貴的改進思路。
示范引領,潤物無聲;薪火相傳,砥礪前行。
活動的結束,恰是思考與實踐的新開始,深化教研、共同成長的新起點。相信這次示范課帶來的啟迪與溫暖,將在每一位老師心中持續回響,轉化為日常教學中不斷前行的力量。教育的旅程,我們始終同行。